1996年,是Smad蛋白发现及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研究最激动人心的一年。哈佛医学院的惠特曼实验室在10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GF-β信号通路中MAD蛋白的转录同伴》的文章★■。读完之后,我正好遇到TGF-β领域的著名学者琼·马萨戈◆◆,便对琼评论说:“我不清楚为什么这篇文章能以长文形式在《自然》发表,他们只是找到了另一个Smad相互作用蛋白,而且数据质量很一般■■◆★◆。■★★★◆”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琼马上回应我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这篇文章把细胞质Smad蛋白连接到细胞核中,并鉴定了一个转录因子作为其相互作用蛋白,现在TGF-β信号通路完整了■■★,这是一篇出色的《自然》文章。”
5★◆★■■.对个别重要的文章和自己领域内的科研论文,应该精读。对与自己的课题相关的每一篇论文★◆,则必须逐字逐句地读。对于这些论文★■■◆★,不仅要完全读懂★■■◆■■,理解每一个实验的细节、分析过程、结论◆★,还必须联想到这些实验和结论对自己课题的影响和启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那时起,每一期新的《科学》和《自然》一到,我开始尝试着阅读里面的新闻和研究进展介绍。这些内容往往出现在《新闻与评论》《研究新闻》《新闻与观点》《视角》等栏目,文笔平实,相较于专业的科研论文来说很容易读懂★◆■★◆。有时,我还把读到的科研新闻讲给我的同事或朋友们听,而同事的提问和互动对我又是更好的鼓励■◆■★★■。除了《科学》和《自然》,我也常常翻看《科学美国人》杂志★★。
1990年4月至7月初,我在艾奥瓦州埃姆斯小镇的艾奥瓦州立大学度过了初到美国的前三个月,其中大部分时间在赫伯特·弗洛姆教授的实验室做轮转◆■,跟随刘峰和董群夫妻两人做研究。当时对我来说最困难的就是读专业论文。
我从1990年对学术论文一窍不通到1996年博士后期间变得得心应手,还常常帮助同事进行分析,曾一度认为自己达到精通的水平。但是有一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严重不足,颇为羞愧。
1990年7月我转学到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以后◆◆,与本科来自北大的虞一华同在一个博士生项目里◆◆★■■。虞一华大我一岁,来巴尔的摩之前已经在夏威夷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科研论文的阅读能力比我强很多。他常常在项目办公室里拿着《科学》和《自然》杂志津津有味地阅读,我很眼馋,也不理解其中那些枯燥的文章有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他在读很有意思的科学新闻。
天外有天,读科研论文是一件很简单但也很深奥的事情■★★◆。一般的学生常常满足于读懂、读透一篇好的论文,优秀的学生则会举一反三,通过查找相关参考文献以全方位了解整个领域的历史★★■、现状,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进展★◆。
一是我在1986年暑假期间选修的时任系主任蒲慕明老师开设的“生物英语”系列讲座,隐约记得蒲先生让我们阅读一些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之类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内容很有意思。但课程时间较短,暑假过后我也没有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
这件事对我触动极大★◆■■■,原来大师的视野和品位远远在我之上◆■■★★。从那以后,我也开始从整个领域的发展方面来权衡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这件事对我此后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自己的实验室选择研究课题都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二是与《生物化学》这门课有关◆■。与现在的清华生命科学学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上大学期间的所有基础课和专业课都用中文教材■◆★★■,老师都用中文讲课。只有郑昌学老师讲授的《生物化学》采用了《伦宁格生物化学原理》(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而且郑老师要求我们每次课后阅读10~20页教材,大多数同学因此感觉到专业英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科学》的《视角》和《自然》的《新闻与观点》栏目都是对重要科学论文深入浅出的介绍,一般有1~3页,比较通俗易懂,较易入门★■★◆■◆。读完这些文章后★★■◆★,再读原始的科学论文便感觉好多了★◆★。而且你可以把自己的体会与专家的分析进行比较■■◆,找找差距★★★◆★■,有时甚至还能找回来一点儿自信。
有一次,弗洛姆要求我在组会上讲解《生物化学期刊》里的一篇文章。我提前两天开始阅读◆★■■,阅读第一遍花了足足6个小时■★◆★★◆,许多生词只能依靠英汉词典,文章中的有些关键内容还没有完全读懂★★★■。当时我的感觉是《生物化学期刊》的文章怎么这么长、这么难懂!真有点儿苦不堪言◆■■。为了能给弗洛姆教授和师兄师姐留下好印象★◆■,第二天我又花了好几个小时读第二遍,还做了总结。第三天我在组会上的表现总算没有给清华丢脸。但是,前前后后我已经搞不清楚自己为了这一篇文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
3■★■.在读具体的科研论文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主线逻辑,文章中的所有思路都是按照这个主线逻辑展开描述的。所以■◆■★◆,我一般先读“引言■■”部分,然后快速地看一遍正文的数据展示图。大概知道这条主线之后◆■■◆,才一字一句地去读★★★◆“结果”和“讨论”。
《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施一公著,中信出版集团★■★■◆★、大象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
8■◆★■.前面几条都是讨论如何提高科研论文的阅读能力的,但是一旦入了门,就要学会批判性阅读★◆。不要迷信已发表的论文,哪怕是发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的。要时刻提醒自己:该论文的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实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你能否想出更好的实验★★◆、是否可以在此论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要问题◆◆★,等等★■★◆◆。
4.当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实验或结果分析时,不必花太多时间深究◆★,而要力求一口气把文章读完。也许你的问题在后面的内容中已有解答。这与听学术讲座非常相似。你如果想每个细节都听懂,留心每一个技术细节,那你听学术讲座不仅会很累,而且也许会因为深究一个小技术环节而影响了对整个讲座逻辑推理及核心结论的理解■◆■。
(作者系西湖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文摘自《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有删减。原标题《我的专业英文阅读能力提高之路》)
1.请每位学生每周关注《科学》和《自然》,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生还应该留心《细胞》■■。如果时间有限,每周花一个小时读读这几种周刊里的文章标题及与自己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论文的摘要即可◆■■◆。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基本能够跟踪本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和进展,同时开阔视野,大概知道其他领域的动态。
2◆★.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细读《科学》和《自然》里的新闻及科研论文★◆◆◆■。如果该科研论文刊发在《新闻与观点》或《视角》栏目★■■,就先读这些文章,这类导读文章会提炼问题,就好比老师事先给学生讲解一番论文的来龙去脉◆■,对学生阅读原始论文有很大帮助。
与《细胞》《生物化学期刊》等非常专业的期刊不同■★★◆■◆,《科学》和《自然》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用于科普教育的。
从小到大,我感性思维比较强,不善于读书■■★■■■。1985—1989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读本科期间,我从未读过任何一种英文专业期刊■★■。我受到的英文阅读相关的训练只有两个。
从199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到在清华大学当教授★◆,我总是告诉自己实验室的所有年轻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下面这几点读科研论文的体会■★◆■★,也希望学生跟我学习■★◆■◆。
如今,我阅读一篇本领域内的科研论文非常顺利,而且常常可以看出一些作者没有想到或分析到的关键点。回想从前■◆◆■,感慨万千,感谢蒲慕明、郑昌学■★★◆、虞一华★■、约翰·戴佳雷★★■、杰里米·伯格★◆★◆◆■、琼·马萨戈等老师和同事对我的帮助■◆◆■。我很留心◆★★,也很用心■◆★。
科学新闻能有什么意思?虞一华给我讲了好几个故事: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诺贝尔奖得主戴维·巴尔的摩如何深陷泥潭,人类基因组测序的争辩如何激烈,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究竟是谁发现的,等等■■★◆。我真没想到■★,学术期刊上会有这么多我感兴趣并能看懂的内容■◆■★★★。
6◆★◆.科学论文的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的■★◆◆。每个人一开始都会很吃力,所以你有这种感觉也不要气馁◆★■。坚持很重要★◆★★,你一定会渐入佳境◆◆■■★。当有问题时或有绝妙分析时,你应该与师兄、师姐或导师讨论交流。
【编者按】对科研人员而言◆◆★■◆★,阅读科学经典原著和最新科研论文是最基础的职业阅读,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本版特精选几篇有关外文阅读的文章,分享学者们的经验,以助读者征服学术上的“巴别塔”。
7.科研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研论文的阅读。每一位博士生必须经过严格的科研论文阅读训练。除了自己的习惯性阅读,还应该在研究生阶段选修以阅读分析专业文献为主的一至两门课◆■■★◆■,在实验室内也要有定期的科研论文讨论。如果你的实验室还没有这种讨论■■■★,同学们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
创客课程开发的每个主题课程需要基于现实情景,设置学习探究任务,通过问题研究、任务...
创客空间建设 能够给人们分享各种乐趣,通过电脑,技术,科学,艺术结合,设计创造一...
在了解创客教育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下何为创客。创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创客跨...
STEAM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提升,它是基于自然学校方式的功能性框架,可以适合各类...